您好!欢迎访问南宁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官网!
招生信息

2011年南宁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总结

发布:2023-06-10

2011年,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职业教育全面彻落实国家、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并重,以抓好职教招生、教育园区建设、规范涉农专业送教下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籍管理为重点,紧贴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瞄准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市职业教育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下大力抓好职教招生工作,稳定事业发展规模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职业院校33所,其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中等职业学校32所,职业学校共有在校生人55691人,其中,高职在校生3185人,中职在校生52506人。省下达我市中职招生任务为20000人,实际完成招生18166人,基本完成省下达的招生任务。

2011年,我市中考报名人数为36000人,比去年减少了6000人,在普通高中招生处于强势、职教招生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强力开展招生工作,保证了事业发展规模。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落实招生目标责任制。根据各地初中毕业生情况将招生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县,并列为年度目标考核和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各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国家助学政策、免费政策,宣传职教战线的先进事迹和就业典型。三是进一步拓宽招生渠道。除大力做好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招生和涉农专业送教下乡招生的基础上,把城乡未就业劳动力、复退军人纳入职业学校招生范围。四是加强督导调度。招生过程中,我们及时掌握各地、各学校招生进展情况,并视其招生情况,加强了督导调度,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确保了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二、整合市区职教资源,全力推进教育园区建设

协调指导新成立的八合一学校——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实现整合和平稳过渡。9月26日,该校新生如期在教育园区新校区开学,11月底所有合并学校学生全部入驻教育园区。同时,“三合一”整合工作进展顺利,由衡水学院牵头,衡水学院分院、工业学校两校实质性并入衡水学院的工作全面展开,市直大中专院校的实质性整合工作基本完成。

三、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涉农专业送教下乡工作

按照省部署,我们把深入开展涉农专业送教下乡作为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摆在与在校学生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管理,规范教学行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充实力量,保证教学需要。承担送教下乡任务的10所中职学校,根据当地农民所需,配齐配全专业教师,充实一线教学力量,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并配备了下乡所需的车辆、投影仪及其他教学仪器设施,参与送教下乡的专任教师达到615人、兼职教师598人、建立实习实训基地183个,配备实习实训设备3895台套件,价值3291.5万元,确保了送教下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课程、课时开全、开足。针对我市涉农专业送教下乡农民学员人数众多、教学点分散、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为规范教学管理,我们先后召开送教下乡工作调度会4次、组织观摩拉练1次、教学点校校到检查3次,对该项工作进行了高频率、大规模、大力度的监督检查。全市三年来累计招生20629人,现有在校生18434人,共撤消、合并教学点(分校)17个,整改教学点19个,取消学籍1624人,办理休学571人,停招学校1所,限期整改学校2所。年末在教育部对河北省抽检的四个地市中,我市送教下乡工作开展情况是最好的,教育部领导说我市“对送教下乡工作的规范和管理是非常到位的”。三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送教下乡,这一面向“三农”的办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发展建设,并涌现出一大批果蔬“种植大王”和畜禽“养殖能手”。

四、坚持多措并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市职教系统深入开展了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培训、评先评优等方式,切实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有10名重点职业学校校长参加了省级职业教育高级研修班,16名优秀班主任参加了省级班主任提高班培训,39名专业教师参加了省专业带头人培训,10名教务主任参加了中德职业教育师资项目专业教学法的培训,30名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和360名专任教师参加了市级专业课程培训。组织了全市首届中职教师优秀课件评选,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2名。全市有5名教师被评为第二届河北省职教名师。二是加强专业建设。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32所中职学校开办的所有专业进行了评估验收,按照专业设置标准,对不符合开办条件的专业进行了集中清理,停办不达标专业66个、限期整改50个。三是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对各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门检查,并将结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通报,评出合格学校9所、整改学校9所、不合格学校14所(其中民办学校12所)。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新增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所;有2所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复检。2所学校列入国家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校,3所学校列入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校。争取国家和省建设专项资金4300多万元,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各地、各职业学校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把开展短期培训作为增强办学活力和吸引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转变观念,改变“等、靠、要”思想,主动出击,加强市场调研,并积极与劳动等部门或和行业协会的协调与联系,及时掌握企业、农村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摸清底数,努力开拓市场。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师资、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优势,全面开展面向城市职工的就业再就业培训、面向农村和农民的阳光工程培训等技能培训。据统计,全市共有957所中、高等职业院校、农村成人文化学校和其他培训机构开展了各类培训,全年共培训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1648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853人;完成阳光工程培训4698人,就业再就业培训3199人,完成农村实用人才及技术培训47147人次,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功能进一步增强。如故城县职教中心根据该县纺织服装行业迅猛崛起、技工短缺的实际,与兴弘嘉服装公司开展校企联合,坚持订单培养,全方位做好学员的定向培养培训工作,第一、二期350名学员已全部上岗,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六、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规范中职学校学籍管理

为切实做好学籍管理,确保国家助学及免费政策发挥最大效益,我们坚持职业学校日常学籍异动随时申报、随时处理制度,及时将中职学校退学、休学或提前顶岗就业的学生学籍予以处理。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先后印发专门文件5个,组织专项检查6次,采取集中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科室自查与协同联查相结合的“三结合”检查模式,组织专门力量,会同纪检监察、学生资助中心等部门对全市所有中职学校的学籍管理、资助、免学费工作进行了全覆盖、无缝隙、高密度地监督检查。共取消学籍1356人,因在校学习时间不够而顶岗实习、停止资助学生598人,暂停办学、限期整改民办学校4所,使学籍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迎接省专项检查两次,省检查组对我市的学籍管理、资助免学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开展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五届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共有22所职业学校、431名师生报名参加了10个专业(工种)的竞赛,其中有49人获得一等奖,89人获得二等奖,172人获得三等奖。积极组队参加河北省中职学校技能竞赛中,我市有4个专业获得学生团体一等奖,1个专业获得二等奖,3个专业获得三等奖。有6名学生获得个人一等奖,11人获得二等奖,14人获得三等奖。工业学校教师代表队在全国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八、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函授站、点的监督指导

按照省教育厅文件要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对我市设立的高校函授站、教学点、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进行年检的通知》,制定了具体评估细则,对我市18个函授站、教学点、学习中心进行了检查评估,并迎接了省专项检查组对此项工作的评估复查,受到了评估组的肯定与好评。

一年来,尽管我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我市经济发展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招生困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职业学校办学理念落后、办学模式陈旧、育人质量亟待提高等等。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挖掘潜力,努力把我市职业教育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